【 第一幕墻網 】
“作弊與反作弊”,這是永恒的主題。結算資料多少要注水,審計總要核下來些。有時,對量審計完全變成了躲貓貓游戲而無謂地浪費寶貴時間,也無端增加社會交易成本。對施工方來說,想在結算如何做得更隱蔽,讓審計發(fā)現(xiàn)不了。而審計方也在不斷提高反作弊技術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。如何能發(fā)現(xiàn)送審中的水分,這可是更高級的技術。 一、水分的由來 在結算中加水分絕不是造價人員的本意,造價人員不是天生就喜歡造假,造假也需要付出腦力時間等成本,一般是雇主、老板、委托方要求高估冒算,并且施工單位可能把多算到錢作為考核預算員的最重要指標,能多算到錢的就是有本事的標志。作弊也不是從業(yè)者的職業(yè)道德有問題,而是為了生存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作為從業(yè)人員,要想長久做下去,恪守職業(yè)道德是必須的,但殘酷的現(xiàn)實是如果堅持自己的原則往往面臨多方面的壓力。難道造價行業(yè)成為“造假”產業(yè)? 另外,就是出于這樣的僥幸心理,如果不被審計人員發(fā)現(xiàn)就可蒙混過關,即使被審計人員核減掉也最多多付些審計費。而這些審計費相對于多算到的錢是“微不足道”。當審計費足夠誘人時,審計人員也會手下留情的。如果不加水分,那么,多算到錢的概率幾乎為零,核增的希望更渺茫。相互權衡,加水分還是劃算的。 還有,就是行業(yè)潛規(guī)則,你不在送審造價中加些水分,審價單位的審計費就得大打折扣,你不加水分審計人員可能還不高興,這既體現(xiàn)不出審計人員的水平,也影響審價單位和審計人員的績效和收入,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,相互默契,加水分也就等于給審價單位變相行賄。國外肯定不是這樣操作的,這種制度設計只能增加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,損害投資方業(yè)主甲方的利益,增加從業(yè)者的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。 二、作假的道德分析 追究這個問題的背后深層次原因是,道德淪喪,人心不古,沒有價值底線,制度有缺陷。人們急功近利,唯利是圖,淪為經濟動物,毫無人文精神,這是一種變異的、偏離正常狀態(tài)的價值觀。在中國這個大環(huán)境中,作假呈普遍性趨勢,作假手段和技術也越來越高明,讓人防不勝防,整個社會都墮落了淪陷了潰敗了,古今中外從來沒有像現(xiàn)在這樣敗壞過。當下中國人的靈魂是需要拯救和救贖的。不過,即使我如此強調職業(yè)道德,但我們不能不看到,人非圣人,人性是是弱點的,道德靠不住,更需要用制度去約束。有人認為古人道德水平高,好像也不一定,古人也有人相食,殺人放火盜竊等案例很多。關鍵是古代社會比較簡單,是典型的農業(yè)文明,宗法社會,鄉(xiāng)紳文化,作奸犯科的機會要少,如沒有現(xiàn)在的造價專業(yè),沒有現(xiàn)代社會復雜。這不能說道德比制度重要,雖然現(xiàn)在法律條文多如牛毛仍不能減少人們的犯罪,但沒有法律制度就更亂。 三、反作弊技術探討 作弊是一種自欺人的做法,可能騙過低級用戶,稍精一點的難逃其法眼,基本失效,虛假的就是虛假的,假的真不了。 審核別人的文件一般有兩種模式: 1、在送審文件上直接進行修改。 2、結算文件和自己做的文件,進行對比。 兩種模式各有千秋,前者可以節(jié)省時間,但審計粗放,審計質量難保證。后者按部就班,時間精力消耗較多,但心中有數,較能控制質量。有時也穿插使用,如主體部分自己做一遍,從而大方向控制住,而對總造價影響不大的零星部分可以在送審文件上審核。 作為審計方,要想把一份結算中的水分全部擠干,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,最笨的,也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再做一遍,自己建模,自己套項,這樣才能從計算結果中,比較出工程量的差異、主材單價是否按現(xiàn)行市場價、取費是否正確、所選用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,經過修正后得出合理的審核造價。 但現(xiàn)在的人都變懶了,有時也是時間不允許,手上事多。 自己做一遍當然知道量上差異,但不一定知道對方錯在那里,怎么錯的,是設置錯誤還是輸入錯誤還是模型錯誤。如刑事偵查技術,不是讓偵查人員再模擬作一次案,而是根據經驗、邏輯、推理、分析去發(fā)現(xiàn)嫌疑人。并且,審計有時效和進度限制,所以,最好要有好的審查方法,這才是上策。其實,還是有許多查錯方法,如果掌握這些方法和訣竅,審計就會如虎添翼時半功倍,不必重新做一遍。 審核,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對比、分析,找差異和原因。 作假一般主要還是規(guī)則上,其次是模型上,三是計算結果上做手腳。 盡量不用結算文件的規(guī)則,把工程復制過來,自動套一次。用自己的規(guī)則計算一下就可以看出問題了。計算規(guī)則和扣減規(guī)則易查,如對計算規(guī)則熟悉是能很快發(fā)現(xiàn)計算規(guī)則設置中的錯誤,送審的大概在這上面大做文章,相互不扣減,我倒經常發(fā)現(xiàn),一抓一個準。 另一個就是圖形對比,把模型與設計CAD電子圖比較,圖形是否有誤。模型上的錯誤我用合法性檢查,但效果不明顯,如果在同一位置布多個構件,軟件仍不認它為不合法。 防止在計算結果上面做手腳,如在界面無限遠處布置小構件,在計算結果“A”里面無限大的量。 對結算文件進行排雷檢查,僅僅希望對方不會作弊或者高尚到不屑作弊是不現(xiàn)實的。 差異大的工程量,雙方坐下來用反查功能進行核對,這樣一來水分也就暴露無疑了。一般情況下,量的差距對完以后不應該差很多。 審查更需要自律、經驗和技術,對造價業(yè)務精通。如果不是技高一籌,就不一定能發(fā)現(xiàn)對方文件中的水分。如果沒有很強說服力,這“合理”的水分也只得算給對方。如經過語言學主訓練的人更容易發(fā)現(xiàn)文章中的語法錯誤,反之,則渾然不覺。有經驗的審計人員具有非凡洞察力,要有一雙老眼和火眼金睛,洞悉一切。有時無須計算,完全憑直覺知道這個量肯定是多了。但如果沒有自律,再高技術也不能發(fā)揮正作用。 四、軟件防作弊的功能 審核功能不僅是審計和甲方需要,承包商也需要,因為承包商還要與下家分包商結算,如果要獲得真實準確的量,承包商自己也需要自我審查。所以審核功能各方都需要。 搞水分的方法太多了,在軟件沒有好的防作弊的功能的前提下,要徹底杜絕作弊是很難的。軟件沒有提供像WORD審閱檢查功能,也不提供具體的過程。軟件應提供比較詳細的差異分析,如工程設置、計算規(guī)則,圖形原因,屬性定義等。應把一些規(guī)則鎖定,就象套價軟件一樣,如果與正常規(guī)則不一樣的,就要標示。 軟件需要一定的靈活性,每個工程都會有自己的特性。規(guī)則開放是應當的,需要做的是,修改的需要以不同顏色區(qū)分開來。但如果軟件能夠增加一個“反作弊檢查/提醒”和合法性檢查分開,那么或許會極大的幫助我們少犯錯誤。 五、常用作弊技術 你有審核的方法,別人就有增量的方法,這還是古老的矛與盾的關系。 有的可能是虛報,也可能是計算規(guī)則的不同,還可能是定額和規(guī)范標準理解方面打擦邊球。 現(xiàn)在軟件技術發(fā)展迅速,各種軟件作假手段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,因為軟件靈活、設置繁瑣,操作繁雜,作用者不小心掉入“軟件陷阱”,即使老手也無法避免所有的陷阱。如不能熟練駕馭操控軟件,后果不堪設想,所以更應慎之又慎。 常用作弊手段: 1、修改計算規(guī)則。 2、修改鋼筋比重表。 3、修改工程量計算結果后鎖定。 4、增加肉眼看不到的隱藏構件。 5、修改構件截面和參數。 6、外圍構件特小偏差,比如墻柱外邊差 1mm,造成模板裝飾工程量大增。 7、在分層中增加多余構件。 8、同一位置重疊布置構件。 9、篡改“報表編輯”。 10、不同構件的交接裝飾重疊。 11、改動計算結果A值。 12、增加非圖形法中的工程量。 13、增加編輯其他項目中工程量。 14、增加構件中其他鋼筋。 六、BIM技術是反作弊解決之道 對審計來說掌握一些反作弊技術是有必要,對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是有幫助的。對施工方來說,不要過多地期望通過注水獲得額外利益,而是盡量做到不少算不漏算不錯算“三不算”原則。 為避免這種作弊與反作弊永無窮盡的博弈和斗爭,我們應該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,除了在制度層面作變革外,在技術層面上也可以有所作為,如BIM技術,讓工程項目所有參與各方共用一個統(tǒng)一模型,做到數據透明、標準,數據只有一個出口,一切以BIM模型上的數據為準,讓作假者無機可乘,作假手段自然就無用武之地。未來,造價咨詢業(yè)隨著BIM技術普及應用而發(fā)生深刻的變革,BIM助推審計技術革命,減少審計風險,減少暗箱操作,減少腐敗,減少社會成本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