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第一幕墻網(wǎng) 】
建筑信息模型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,BIM)自從2002年引入工程建設行業(yè),至今已有十年歷程,目前已經(jīng)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業(yè)界的廣泛認可,被譽為建筑業(yè)變革的革命性力量。但BIM的理念早在30年前就已經(jīng)被提出來了。 根據(jù)維基百科的釋義,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(BIM) i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acility. The result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become shared knowledge resources to support decision-making about a facility from earliest conceptual stages, throug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, through its operational life and eventual demolition [i] 。翻譯過來可以為:建筑信息模型是包含了創(chuàng)建與管理設施物理與功能特性的數(shù)字化表達的過程。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一系列建筑信息模型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)作為共享的知識資源,在設施從早期概念階段到設計、施工、運營及最終的拆除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決策提供支持。作為大眾化、標準化的定義,維基百科的BIM定義中認為BIM具有三大特點:1)設施(建筑物)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(shù)字表達,可以包括幾何、空間、量等物理信息,還包括空間的能耗信息、設備的使用說明等功能性信息;2)設施(建筑物)信息的共享知識資源,可以在不同專業(yè)、不同利益相關方等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與共享;3)為該設施從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(jù)與信息。 根據(jù)美國國家BIM標準(NBIMS,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)對BIM的定義 [ii] :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(BIM) is a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acility. A BIM is a shared knowledge resource for information about a facility forming a reliable basis for decisions during its life-cycle; defined as existing from earliest conception to demolition?煞g為:BIM是創(chuàng)建與管理設施物理與功能特性的數(shù)字化表達的過程。BIM是關于設施的共享的知識資源,為設施全生命周期的決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,從最早期的概念階段到最終的拆除階段?梢园l(fā)現(xiàn),維基百科對BIM的定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國國家BIM標準的影響。 BIM最先從美國發(fā)展起來,隨著全球化的進程,已經(jīng)擴展到了歐洲、日、韓、新加坡等國家,目前這些國家的BIM發(fā)展和應用都達到了一定水平。 1. BIM在美國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美國是較早啟動建筑業(yè)信息化研究的國家,發(fā)展至今,BIM研究與應用都走在世界前列。目前,美國大多建筑項目已經(jīng)開始應用BIM,BIM的應用點也種類繁多,而且存在各種BIM協(xié)會,也出臺了各種BIM標準。根據(jù)McGraw Hill的調研 [iii] ,2012年工程建設行業(yè)采用BIM的比例從2007年的28%增長至2009年的49%直至2012年的71%。其中74%的承包商已經(jīng)在實施BIM了,超過了建筑師(70%)及機電工程師(67%)。BIM的價值在不斷被認可。 關于美國BIM的發(fā)展,不得不提到幾大BIM的相關機構。 1.1 GSA 美國總務署(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,GSA)負責美國所有的聯(lián)邦設施的建造和運營。早在2003年,為了提高建筑領域的生產(chǎn)效率、提升建筑業(yè)信息化水平, GSA下屬的公共建筑服務(Public Building Service)部門的首席設計師辦公室(Office of the Chief Architect,OCA)推出了全國3D-4D-BIM計劃 [iv] 。3D-4D-BIM計劃的目標是為所有對3D-4D-BIM技術感興趣的項目團隊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務,雖然每個項目功能、特點各異,OCA將幫助每個項目團隊提供獨特的戰(zhàn)略建議與技術支持,目前OCA已經(jīng)協(xié)助和支持了超過100個項目。 GSA要求,從2007年起,所有大型項目(招標級別)都需要應用BIM,最低要求是空間規(guī)劃驗證和最終概念展示都需要提交BIM模型。所有GSA的項目都被鼓勵采用3D-4D-BIM技術,并且根據(jù)采用這些技術的項目承包商的應用程序不同,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支持。目前GSA正在探討在項目生命周期中應用BIM技術,包括:空間規(guī)劃驗證、4D模擬,激光掃描、能耗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模擬、安全驗證等等,并陸續(xù)發(fā)布各領域的系列BIM指南,并在官網(wǎng)可供下載,對于規(guī)范和BIM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起到了重要作用。 在美國,GSA在工程建設行業(yè)技術會議如AIA-TAP,中都十分活躍,GSA項目也常被提名為年度AIA BIM大獎。因此,GSA對BIM的強大宣貫直接影響并提升了美國整個工程建設行業(yè)對BIM的應用。 1.2 USACE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(the U.S. Army Corps of Engineers,USACE)隸屬于美國聯(lián)邦政府和美國軍隊,為美國軍隊提供項目管理和施工管理服務,一共有3萬多平民人員和6百多軍人,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工程、設計和建筑管理機構。 2006年10月,USACE發(fā)布了為期15年的BIM發(fā)展路線規(guī)劃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: A Road Map for Implementation to Support MILCON Transformation and Civil Works Projects within the U.S. Army Corps of Engineers) [v] ,為USACE采用和實施BIM技術制定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以提升規(guī)劃、設計和施工質量和效率,見圖1。規(guī)劃中,USACE承諾未來所有軍事建筑項目都將使用BIM技術。
其實在發(fā)布發(fā)展路線規(guī)劃之前,USACE就已經(jīng)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為BIM做準備了。USACE的第一個BIM項目是由西雅圖分區(qū)設計和管理的一項無家眷軍人宿舍(enlist unaccompanied personnel housing)項目,利用Bentley的BIM軟件進行碰撞檢查以及算量(見圖2)。隨后2004年11月,USACE路易維爾分區(qū)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陸軍預備役訓練中心項目也實施了BIM。2005年3月,USACE成立了項目交付小組(Project Delivery Team,PDT),研究BIM的價值并為BIM應用策略提供建議。發(fā)展路線規(guī)劃即是PDT的成果。同時,USACE還研究合同模板,制定合適的條款來促使承包商來使用BIM。此外,USACE要求標準化中心(Centers of Standardization,COS)在標準化設計中應用BIM,并提供指導。 圖2 無家眷軍人宿舍BIM模型 圖3 路易斯維爾分區(qū)BIM設計小組建模流程圖
1.3 bSa BuildingSMART聯(lián)盟(buildingSMART alliance,bSa)是美國建筑科學研究院(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,NIBS)在信息資源和技術領域的一個專業(yè)委員會,成立于2007年,同時也是BuildingSMART國際(buildingSMART International,bSI)的北美分會。bSI的前身是國際數(shù)據(jù)互用聯(lián)盟(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Interoperability,IAI),開發(fā)了和維護IFC(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)標準以及openBIM標準。 bSa致力于BIM的推廣與研究,使項目所有參與者在項目生命周期階段能共享準確的項目信息。BIM通過收集和共享項目信息與數(shù)據(jù),可以有效地節(jié)約成本、減少浪費。因此,美國 bSa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,幫助建設部門節(jié)約31%的浪費或者節(jié)約4億美元。 bSa下屬的美國國家BIM標準項目委員會(the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Standard Project Committee-United States,NBIMS-US)是專門負責美國國家BIM標準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Standard,NBIMS)的研究與制定。2007年12月,NBIMS-US發(fā)布了NBIMS的第一版的第一部分,主要包括了關于信息交換和開發(fā)過程等方面的內容,明確了BIM過程和工具的各方定義、相互之間數(shù)據(jù)交換要求的明細和編碼,使不同部門可以開發(fā)充分協(xié)商一致的BIM標準,更好地實現(xiàn)協(xié)同。2012年5月,NBIMS-US發(fā)布NBIMS的第二版的內容。NBIMS第二版的編寫過程采用了一個開放投稿(各專業(yè)BIM標準)、民主投票決定標準的內容(Open Consensus Process),因此,也被稱為是第一份基于共識的BIM標準。 圖4 美國國家BIM標準第一版與第二版 除了NBIMS外,bSa還負責其他的工程建設行業(yè)信息技術標準的開發(fā)與維護,包括:美國國家CAD標準(United States National CAD Standard)的制定與維護,2011年5月已經(jīng)發(fā)布了第5版;施工運營建筑信息交換數(shù)據(jù)標準(Construction Operations Buil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,COBie),2009年12月已經(jīng)發(fā)布國際 COBie標準,以及設施工管理交付模型視力定義格式 (Facility Management Handover Model View Definition formats)等。 2. BIM在英國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2010年、2011年英國NBS組織了全英的BIM調研,從網(wǎng)上1000份調研問卷中統(tǒng)計出最終的英國BIM應用情況。從調研報告 [vi] 中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2011年,有48%的人僅聽說過BIM,而31%的人不僅聽過,而且在使用BIM,有21%的人對BIM一無所知。這一數(shù)據(jù)不算太高,但與2010年相比,BIM在英國的推廣趨勢卻十分明顯。2010年,有43%的人從未聽說過BIM,而使用BIM的人僅有13%,如圖5。有78%的人同意BIM是未來趨勢,同時有94%的受訪人表示會在5年之內應用BIM。 圖5 英國BIM使用情況 與大多數(shù)國家相比,英國政府要求強制使用BIM。2011年5月,英國內閣辦公室發(fā)布了“政府建設戰(zhàn)略(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) [vii] ”文件,其中有一整個關于建筑信息模型(BIM)的章節(jié),這章節(jié)中明確要求,到2016年,政府要求全面協(xié)同的3D·BIM,并將全部的文件以信息化管理。為了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文件制定了明確的階段性目標,如:2011年7月發(fā)布BIM實施計劃; 2012年4月,為政府項目設計一套強制性的BIM標準;2012年夏季,BIM中的設計、施工信息與運營階段的資產(chǎn)管理信息實現(xiàn)結合;2012年夏天起,分階段為政府所有項目推行BIM計劃;至2012年7月,在多個部門確立試點項目,運用3D、BIM技術來協(xié)同交付項目。文件也承認由于缺少兼容性的系統(tǒng)、標準和協(xié)議,以及客戶和主導設計師的要求存在區(qū)別,大大限制了BIM的應用。因此,政府將重點放在制定標準上,確保BIM鏈上的所有成員能夠通過BIM實現(xiàn)協(xié)同工作。 政府要求強制使用BIM的文件得到了英國建筑業(yè)BIM標準委員會(AEC(UK) BIM Standard Committee)的支持。迄今為止,英國建筑業(yè)BIM標準委員會已于2009年11月發(fā)布了英國建筑業(yè)BIM標準(AEC(UK) BIM Standard)、于2011年6月發(fā)布了適用于Revit的英國建筑業(yè)BIM標準(AEC(UK) BIM Standard for Revit)、于2011年9月發(fā)布了適用于Bentley的英國建筑業(yè)BIM標準(AEC(UK) BIM Standard for Bentley Product)。目前,標準委員會還在制定適用于ArchiACD、Vectorworks的類似BIM標準,以及已有標準的更新版本。這些標準的制定都是為英國的AEC企業(yè)從CAD過渡到BIM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和程序,例如,該如何命名模型、如何命名對象、單個組件的建模、與其他應用程序或專業(yè)的數(shù)據(jù)交換等等。特定產(chǎn)品的標準是為了在特定BIM產(chǎn)品應用中解釋和擴展通用標準中一些概念。標準委員會成員編寫了這些標準,這些成員來自于日常使用BIM工作的建筑行業(yè)專業(yè)人員,所以這些服務不只停留在理論上,更能應用于BIM的實際實施。 2012年,針對政府建設戰(zhàn)略文件,英國內閣辦公室還發(fā)布了“年度回顧與行動計劃更新”的報告中,報告顯示,英國司法部下有四個試點項目在制定BIM的實施計劃;在2013年底前,有望7個大的部門的政府采購項目都使用BIM;BIM的法律、商務、保險條款制定基本完成;COBie英國標準2012已經(jīng)在準備當中;大量企業(yè)、機構在研究基于BIM的實踐。 英國的設計公司在BIM實施方面已經(jīng)相當領先了,因為倫敦是眾多全球領先設計企業(yè)的總部,如Foster and Partners、Zaha Hadid Architects、BDP和Arup Sports,也是很多領先設計企業(yè)的歐洲總部,如HOK、SOM和Gensler。在這些背景下,一個政府發(fā)布的強制使用BIM的文件可以得到有效執(zhí)行,也因此,英國的AEC企業(yè)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,發(fā)展速度更快。 3. BIM在新加坡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新加坡負責建筑業(yè)管理的國家機構是建筑管理署(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,BCA)。在BIM這一術語引進之前,新加坡當局就注意到信息技術對建筑業(yè)的重要作用。早在1982年,BCA就有了人工智能規(guī)劃審批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n checking)的想法,2000~2004年,發(fā)展CORENET(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NETwork)項目,用于電子規(guī)劃的自動審批和在線提交,是世界首創(chuàng)的自動化審批系統(tǒng)。 2011年,BCA發(fā)布了新加坡BIM發(fā)展路線規(guī)劃(BCA’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Roadmap) [viii] ,規(guī)劃明確推動整個建筑業(yè)在2015年前廣泛使用BIM技術。為了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BCA分析了面臨的挑戰(zhàn),并制定了相關策略。 圖6 新加坡BIM發(fā)展策略 清除障礙的主要策略,包括制定BIM交付模板以減少從CAD到BIM的轉化難度,2010年BCA發(fā)布了建筑和結構的模板,2011年4月發(fā)布了M&E的模板;另外,與新加坡buildingSMART分會合作,制定了建筑與設計對象庫,并明確在2012年以前合作確定發(fā)布項目協(xié)作指南。 為了鼓勵早期的BIM應用者,BCA于2010年成立了一個600萬新幣的BIM基金項目,任何企業(yè)都可以申請;鸱譃槠髽I(yè)層級和項目協(xié)作層級,公司層級最多可申請20000新元,用以補貼培訓、軟件、硬件及人工成本;項目協(xié)作層級需要至少2家公司的BIM協(xié)作,每家公司、每個主要專業(yè)最多可申請35000新元,用以補貼培訓、咨詢、軟件及硬件和人力成本。而且申請的企業(yè)必須派員工參加BCA學院組織的BIM建模/管理技能課程。 在創(chuàng)造需求方面,新加坡決定政府部門必須帶頭在所有新建項目中明確提出BIM需求。2011年,BCA與一些政府部門合作確立了示范項目。BCA將強制要求提交建筑BIM模型(2013年起)、結構與機電BIM模型(2014年起),并且最終在2015年前實現(xiàn)所有建筑面積大于 5000平方的項目都必須提交BIM模型的目標。 在建立BIM能力與產(chǎn)量方面,BCA鼓勵新加坡的大學開設BIM的課程、為畢業(yè)學生組織密集的BIM培訓課程、為行業(yè)專業(yè)人士建立了BIM專業(yè)學位。 4. BIM在北歐國家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北歐國家包括挪威、丹麥、瑞典和芬蘭,是一些主要的建筑業(yè)信息技術的軟件廠商所在地,如Tekla和Solibri,而且對發(fā)源于鄰近匈牙利的ArchiCAD的應用率也很高。因此,這些國家是全球最先一批采用基于模型的設計的國家,也在推動建筑信息技術的互用性和開放標準,主要指IFC。北歐國家冬天漫長多雪,這使得建筑的預制化非常重要,這也促進了包含豐富數(shù)據(jù)、基于模型的BIM技術的發(fā)展,這也導致了這些國家及早地進行了BIM的部署。 與上述國家不同,北歐四國政府強制并未要求使用BIM,但由于當?shù)貧夂虻囊笠约跋冗M建筑信息技術軟件的推動,BIM技術的發(fā)展主要是企業(yè)的自覺行為。如Senate Properties一家芬蘭國有企業(yè),也是荷蘭最大的物業(yè)資產(chǎn)管理公司。2007年,Senate Properties發(fā)布了一份建筑設計的BIM要求(Senate Properties’ BIM Requirement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, 2007) [ix] 。自2007年10月1日起,Senate Properties的項目僅強制要求建筑設計部分使用BIM,其他設計部分可根據(jù)項目情況自行決定是否采用BIM技術,但目標將是全面使用BIM。該報告還提出,在設計招標將有強制的BIM要求,這些BIM要求將成為項目合同的一部分,具有法律約束力;建議在項目協(xié)作時,建模任務需創(chuàng)建通用的視圖,需要準確的定義;需要提交最終BIM模型,且建筑結構與模型內部的碰撞需要進行存檔;建模流程分為四個階段: Spatial Group BIM、Spatial BIM、Preliminary Building Element BIM 和Building Element BIM。 5. BIM在日本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在日本,有“2009年是日本的BIM元年”之說。大量的日本設計公司、施工企業(yè)開始應用BIM,而日本國土交通省也在2010年3月表示,已選擇一項政府建設項目作為試點,探索BIM在設計可視化、信息整合方面的價值及實施流程 [x] 。 2010年秋天,日經(jīng)BP社2010年調研了517位設計院、施工企業(yè)及相關建筑行業(yè)從業(yè)人士,了解他們對于BIM的認知度與應用情況 [xi] 。結果顯示,BIM的知曉度從2007年的30.2%提升至2010年的76.4%。2008年的調研顯示,采用BIM的最主要原因是BIM絕佳的展示效果,而2010年人們采用BIM主要用于提升工作效率。僅有7%的業(yè)主要求施工企業(yè)應用BIM,這也表明日本企業(yè)應用BIM更多是企業(yè)的自身選擇與需求,見圖7。日本33%的施工企業(yè)已經(jīng)應用BIM了,在這些企業(yè)當中近90%是在2009年之前開始實施的。 圖7 日本企業(yè)應用BIM的原因 日本軟件業(yè)較為發(fā)達,在建筑信息技術方面也擁有較多的國產(chǎn)軟件,日本BIM相關軟件廠商認識到,BIM是需要多個軟件來互相配合,而數(shù)據(jù)集成的基本前提,因此多家日本BIM軟件商在IAI日本分會的支持下,以福井計算機株式會社為主導,成本了日本國國產(chǎn)解決方案軟件聯(lián)盟,主要軟件廠商見圖8。 圖8 日本國產(chǎn)BIM軟件解決方案聯(lián)盟[xii] 此外,日本建筑學會于2012年7月發(fā)布了日本BIM指南 [xiii] ,從BIM團隊建設、BIM數(shù)據(jù)處理、BIM設計流程、應用BIM進行預算、模擬等方面為日本的設計院和施工企業(yè)應用BIM提供了指導。 6. BIM在韓國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根據(jù)buildingSMART Korea與延世大學2010年的一份調研 [xiv] ,問卷調查表共發(fā)給了89個AEC領域的企業(yè),34個企業(yè)給出了答復:其中26個公司反映說他們已經(jīng)采用了BIM技術在他們的項目中,3個企業(yè)報告說他們正準備采用BIM技術,而4個企業(yè)反映說盡管他們的某些項目已經(jīng)嘗試BIM技術,但是還沒有準備開始在公司范圍內采用BIM技術。 韓國在運用BIM技術上十分領前。多個政府部門都致力制定BIM的標準,例如韓國公共采購服務中心和韓國國土交通海洋部。 韓國公共采購服務中心(Public Procurement Service,PPS)是韓國所有政府采購服務的執(zhí)行部門。2010年4月,PPS發(fā)布了BIM路線圖(見圖9),內容包括:2010年,在1~2個大型工程項目應用BIM;2011年,在3~4個大型工程項目應用BIM;2012~2015年,超過50億韓元大型工程項目都采用4D· BIM技術(3D+成本管理);2016年前,全部公共工程應用BIM技術。2010年12月,PPS發(fā)布了《設施管理BIM應用指南》 [xv] ,針對設計、施工圖設計、施工等階段中的BIM應用進行指導,并于2012年4月對其進行了更新。 2010年1月,韓國國土交通海洋部發(fā)布了《建筑領域BIM應用指南》。該指南為開發(fā)商、建筑師和工程師在申請四大行政部門、16個都市以及6個公共機構的項目時,提供采用BIM技術時必須注意的方法及要素的指導。指南應該能在公共項目中系統(tǒng)地實施BIM,同時也為企業(yè)建立實用的BIM實施標準。目前,土木領域的BIM應用指南也已立項,暫定名為《土木領域3D設計指南》。 韓國主要的建筑公司已經(jīng)都在積極采用BIM技術,如現(xiàn)代建設、三星建設、空間綜合建筑事務所、大宇建設、GS建設、Daelim建設等公司。其中,Daelim建設公司應用BIM技術到橋梁的施工管理中,BMIS公司利用BIM軟件digital project對建筑設計階段以及施工階段的一體化的研究和實施等。 7. BIM在中國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 7.1 BIM在香港 香港的BIM發(fā)展也主要靠行業(yè)自身的推動。早在2009年,香港便成立了香港BIM學會。2010年時,香港BIM學會主席梁志旋表示,香港的BIM技術應用目前己經(jīng)完成從概念到實用的轉變,處于全面推廣的最初階段。 香港房屋署自2006年起,已率先試用建筑信息模型;為了成功地推行BIM,自行訂立BIM標準、用戶指南、組建資料庫等等設計指引和參考。這些資料有效地為模型建立、管理檔案,以及用戶之間的溝通創(chuàng)造良好的環(huán)境。2009年11月,香港房屋署發(fā)布了BIM應用標準 [xvi] 。香港房屋署署長馮宜萱女士提出,在2014年到2015年該項技術將覆蓋香港房屋署的所有項目。 7.2 BIM在臺灣 自2008年起,“BIM”這個名詞在臺灣的建筑營建業(yè)開始被熱烈的討論 [xvii] ,臺灣的產(chǎn)官學界對BIM的關注度也十分之高。 早在2007年,國立臺灣大學與Autodesk簽訂了產(chǎn)學合作協(xié)議,重點研究建筑信息模型(BIM)及動態(tài)工程模型設計。2009年,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成立了“工程信息仿真與管理研究中心”(Research Center for Building &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Management,簡稱BIM研究中心),建立技術研發(fā)、教育訓練、產(chǎn)業(yè)服務、與應用推廣的服務平臺,促進BIM相關技術與應用的經(jīng)驗交流、成果分享、人才培訓與產(chǎn)官學研合作。為了調整及補充現(xiàn)有合同內容在應用BIM上之不足,BIM中心與淡江大學工程法律研究發(fā)展中心合作,并在2011年11月出版了《工程項目應用建筑信息模型之契約模板》一書,并特別提供合同范本與說明,讓用戶能更清楚了解各項條文的目的、考慮重點與參考依據(jù)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系也于2011年成立了工程資訊整合與模擬(BIM)研究中心。此外,國立交通大學、國立交通大學、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等對BIM進行了廣泛的研究,極大地推動了臺灣對于BIM的認知與應用。 臺灣有幾家公轉民的大型工程顧問公司與工程公司,由于一直承接政府大型公共建設,財力雄厚、兵多將廣,對于BIM有一定的研究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。2010年元旦,臺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成立BIM整合中心,2011年9月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3D/BIM中心,此外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也成立了BIM管理及工程整合中心。臺灣的小規(guī)模建筑相關單位,囿于高昂的軟件價格,對于BIM的軟硬件投資有些躊躇不前,是目前民間企業(yè)BIM普及的重要障礙。 臺灣的政府層級對BIM的推動有兩個方向。首先,對于建筑產(chǎn)業(yè)界,政府希望其自行引進BIM應用,官方并沒有具體的輔導與獎勵措施。對于新建的公共建筑和公有建筑,其擁有者為政府單位,工程發(fā)包監(jiān)督都受政府的公共工程委員會管轄,則要求在設計階段與施工階段都以BIM完成。另外,臺北市、新北市、臺中市都是直轄市,這三個市政府的建筑管理單位為了提高建筑審查的效率,正在學習新加坡的eSummision,致力于日后要求設計單位申請建筑許可時必須提交BIM模型,委托公共資訊委員會研擬編碼工作,參照美國MasterFormat的編碼,根據(jù)臺灣地區(qū)性現(xiàn)況制作編碼內容。預計兩年內會從公有建筑物開始試辦。如,臺北市政府于2010年啟動了“建造執(zhí)照電腦輔助查核及應用之研究”,并先后公開舉辦了三場專家座談會,第一場為“建筑資訊模型在建筑與都市設計上的運用”,第二場為“建造執(zhí)照審查電子化及BIM設計應用之可行性”,第三場為“BIM永續(xù)推動及發(fā)展目標”。2011年與2012年,臺北市政府又舉行 “臺北市政府建造執(zhí)照應用BIM輔助審查研討會”,邀請產(chǎn)官學各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,從不同方面就臺北市政府的研究專案說明、推動環(huán)境與策略、應用經(jīng)驗分享、工程法律與產(chǎn)權等課題提出專題報告并進行研討。這一產(chǎn)官學界的公開對話,被業(yè)內喻為“2012臺北BIM愿景”。 7.3 BIM在大陸 近來BIM在國內建筑業(yè)形成一股熱潮,除了前期軟件廠商的大聲呼吁外,政府相關單位、各行業(yè)協(xié)會與專家、設計單位、施工企業(yè)、科研院校等也開始重視并推廣BIM。 2010與2011年,中國房地產(chǎn)業(yè)協(xié)會商業(yè)地產(chǎn)專業(yè)委員會、中國建筑業(yè)協(xié)會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分會、中國建筑學會工程管理研究分會、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應用分會組織并發(fā)布了《中國商業(yè)地產(chǎn)BIM應用研究報告2010》和《中國工程建設BIM應用研究報告2011》 [xviii] 。雖然樣本不多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IM在我國工程建設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。根據(jù)兩屆的報告,關于BIM的知曉程度從2010年的60%提升至2011年的87%。2011年,共有39%的單位表示已經(jīng)使用了BIM相關軟件,而其中以設計單位居多。 早在2010年,清華大學通過研究,參考NBIMS,結合調研提出了中國建筑信息模型標準框架(Chines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,簡稱CBIMS),并且創(chuàng)造性地將該標準框架分為面向IT的技術標準與面向用戶的實施標準。 2011年5月,住建部發(fā)布的《2011~2015建筑業(yè)信息化發(fā)展綱要》中,明確指出:在施工階段開展BIM技術的研究與應用,推進BIM技術從設計階段向施工階段的應用延伸,降低信息傳遞過程中的衰減;研究基于BIM技術的4D項目管理信息系統(tǒng)在大型復雜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應用,實現(xiàn)對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視化管理等。 2012年1月,住建部“關于印發(fā)2012年工程建設標準規(guī)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”宣告了中國BIM標準制定工作的正式啟動,其中包含五項BIM相關標準:《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(tǒng)一標準》、《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儲標準》、《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交付標準》、《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》、《制造工業(yè)工程設計信息模型應用標準》。其中,《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(tǒng)一標準》的編制采取“千人千標準”的模式,邀請行業(yè)內相關軟件廠商、設計院、施工單位、科研院所等近百家單位參與標準研究項目/課題/子課題的研究。至此,工程建設行業(yè)的BIM熱度日益高漲。 前期大學主要集中于BIM的科研方面,如清華大學針對BIM標準的研究,上海交通大學的BIM研究中心側重于BIM在協(xié)同方面的研究,隨著企業(yè)各界對BIM的重視,對大學的BIM人才培養(yǎng)需求漸起。2012年4月27日,首個BIM工程碩士班在華中科技大學開課,共有25名學生;隨后廣州大學、武漢大學也開設了專門的BIM工程碩士班。 在產(chǎn)業(yè)界,前期主要是設計院、施工單位、咨詢單位等對BIM進行一些嘗試。最近幾年,業(yè)主對BIM的認知度也在不斷提升,SOHO董事長潘石屹已將BIM作為SOHO未來三大核心競爭力之一;萬達、龍湖等大型房產(chǎn)商也在積極探索應用BIM;上海中心、上海迪士尼等大型項目要求在全生命周期中使用BIM,BIM已經(jīng)是企業(yè)參與項目的門檻;其他項目中也逐漸將BIM寫入招標合同,或者將BIM作為技術標的重要亮點。目前來說,大中型設計企業(yè)基本上擁有了專門的BIM團隊,有一定的BIM實施經(jīng)驗;施工企業(yè)起步略晚了設計企業(yè),不過不少大型施工企業(yè)也開始了對BIM的實施與探索,也有一些成功案例;運維階段目前的BIM還處于探索研究階段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[i]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, Wikipedia.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uilding_information_modeling [ii]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, United States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, Version 1-Part 1[R]. [2010-02-30]. http://buildingsmartalliance.org [iii] Mc-Graw Hill, The Business Value of BIM in North America, 2012. [iv]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(GSA) 3D-4D-BIM Program, www.gsa.gov/bim. [v] Beth A. Brucker, Michael P. Case, et al.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: A Road Map for Implementation to Support MILCON Transformation and Civil Works Projects within the U.S. Army Corps of Engineers, 2006. [vi] National BIM Report 2012, NBS, http://www.thenbs.com [vii]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, Cabinet Office, http://www.cabinetoffice.gov.uk/ [viii] BCA’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Roadmap, BCA, http://www.bca.gov.sg [ix] Senate Properties’ BIM Requirement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, 2007, Senate Properties,http://www.senaatti.fi [x] 官庁営繕事業(yè)におけるBIM導入プロジェクトの開始について, http://www.mlit.go.jp [xi] BIM活用実態(tài)調査レポート, http://www.nikkeibp.co.jp/ [xii] J-BIM,http://j-bim.gloobe.jp [xiii] BIM ガイドライン,JIA, http://www.jia.or.jp/resources/news/000/225/0000225/p7NmnPji.pdf [xiv] 2010年的關于韓國BIM應用情況的調查,http://www.chinabim.com/ [xv] 일괄입찰공사 기본설계 BIM 적용지침,PPS,http://www.pps.go.kr [xvi]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(BIM) Standards Manual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Division of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, http://www.housingauthority.gov.hk [xvii] 江志云. BIM在臺灣營建的應用. 建筑技藝,2011(z6). [xviii] 《中國商業(yè)地產(chǎn)BIM應用研究報告2010》、《中國工程建設BIM應用研究報告2011》,http://www.chinabim.com |